声学语音学基础

①声波

任何声音都有声源。声源由振动体产生。振动体分固体的振动体和空气柱的振动体。简单的振动体如音叉,被敲击后叉臂摆动,扰动周围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类似水浪纹的波,称为简谐波,又称正弦波。它有振动周期(每秒钟振动次数)。如果有两个叉臂长短彼此不同的音叉,同时受到敲击,就造成两个不同周期的振动,所产生的简谐波叠在一起而成为复合波。图表示两个分别为100赫和500赫的简谐波叠加成复合波。声带波是许多有规律的简谐波叠在一起的复合波,这些都属于有周期性的乐音。另外一种是没有规律的杂乱的波,它属于无周期性的噪音。 显示声波的仪器主要为示波器(有阴极射线示波器或光点、机械等示波器)。波形的纵坐标表示振幅的大小,横坐标表示时间的长度。

②频谱

复合波用傅里叶分析法能分解出若干正弦波,每一个简单的正弦波称为一个分量,各分量被画成垂直线排列在横坐标上,成为纵坐标,表示谐波的振幅,横坐标表示频率的二维频谱。频率低的一条谐波谱线是基频,以上的第二谐、第三谐、……都是基频的2倍、3倍、……。不同语音(乐音)的频谱中,各谐波的幅度搭配各有不同,其中有好几条谱线集成若干个峰值,称为共振峰。这是表示元音音色的重要信息。

纯音测听是测试听敏度的、标准化的主观行为反应测听,它包括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测试。 用声学的方法研究分析语音的学科。它与言语声学(speech acoustics)相通,但研究重点有所不同,前者偏于语言学范围,后者偏于物理学范围;由于它们除本学科的基础外还需具备另一方的知识,所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又互有联系,因之它们的界限有时不是十分清楚,只是各有侧重而已。

定义

测试目的:反映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下所能听到的各个频率的小声音的听力级,了解听力正常与否以及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并作为诊断和处理依据。

测试基本原则:先作气导测听,并先测气导听阈较佳耳的骨导,骨导测听时非测试耳都应加掩蔽。

常用测试项

气导测听

(1)给测试音持续1-2秒/次,给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是不规则的,但每次间隔不得短于给声的持续时间。

(2)步:升降法:先用500Hz 40dBHL让受测试者熟悉,无反应则以10dB一档加大测试音,直到作出反应,把测试音降-10dB,而后再逐渐增加到作出反应,间隔1-2秒后再在这同一听力级上给测试音,如再次作出反应,即可开始测听;上升法:熟悉测试音后降10dB给声,听不到则5dB一档加大声级,直到反应。

(3)第二步:升降法:作出反应后,再加5dB,然后5dB一档地递降,直至无反应,再降5dB,再5dB一档地递增,如此反复升降3次,将3次听到声音作出反应的小数加以平均,即得听阈级;上升法:作出反应,降10dB,然后再5dB一档递增,反复5次给声,其中在同一听力级作出反应的即为听力阈级。

(4)第三步:测试下一频率,可在刚测得的听阈下10dB开始,如此依次完成各应测频率。

(5)第四步:用同法测另一耳。

(6)测试频率的顺序为:500、400、300、250、500、1000、2000、4000、500Hz,在复制500Hz时,结果与次差10dB以上时,应依次复测各频率,直到误差在5dB以。整个过程限于20分钟内完成(或中间调整休息几分钟)。

当测试耳的纯音声级大于非测试耳骨导听阈加耳间衰减(IA)时,就可以有交叉听力,这时就要在非测试耳加掩蔽噪声。

(1)步:不加掩蔽受试耳听阈,于非测试耳给相当于该耳听阈级的有效掩蔽级的窄带噪音,逐档加大噪音直至听不到测试音,或超过测试等级。

(2)第二步:如噪音级和测试音相等时仍能听到纯音,则这一纯音即为听阈级,如纯音被掩蔽,则增加纯音级直至再听到纯音。

(3)第三步:加5dB噪音,如听不到测试音,加大测试音直至能听到,重复这一步骤,直至连续两次加5dB噪音,而纯音不需加大仍可听到,这一在加了10dB仍能听到的纯音级就是听阈级。 注意:有过度掩蔽(噪音传至受试耳)的可能。即当非测试耳给的掩蔽噪声超过耳间衰减级时,就可传至测试耳的耳蜗,使本来测试耳听到的信号不再能听到。

骨导测听

测试骨导听阈时,应在测试耳不堵耳(不戴气导耳机)时测听,非测试耳则可用戴气导耳机方式加噪声掩蔽。另外,骨导振动器应避免接触耳廓,否则通过振动耳廓,可把声传至外耳道。

(1) 步:受试耳戴好骨导耳机(部位在耳廓后方的乳突部位),对侧耳戴气导耳机,先不加掩蔽噪声测骨导听阈。

(2) 第二步:于非测试耳加相当于该耳气导听阈级的有效掩蔽级的噪音,逐步加大噪声至听不到纯音,或噪声级超过测试音。

(3) 第三步:如噪声级比测试音高40dB仍能听到纯音,则这一纯音级即为骨导听阈级,如纯音被掩蔽,则加大噪声直至又能听到纯音。

(4) 第四步:增加5dB噪音级,如测试音听不到了,则加大纯音,直到加至重新听到纯音,重复这一步骤,直至连续两次增加5dB噪声,纯音保持不变仍能听到纯音。

在测试中,需注意和受试者交流,观察患者的状态,保证行为测试的准确性。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