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肯佩戴助听器怎么办?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听力障碍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有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50%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其中大多数不会选择验配助听器,有些老人家一听到配戴助听器都会先排斥,感觉佩戴助听器就是老了、人不中用或甚至是残障。还有些老人认为人老了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想浪费钱,能过且过。另外有些老人会听一些亲戚朋友说,助听器戴了整天都会有杂音,听不清楚、不舒服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念,就像是近视需要配戴眼镜一样,因此心态调整与转换十分重要。

不配助听器会怎么样?

人的老化和机能的退化的确是自然现象,但若不加干预,会持续下降。 因为大脑长时间收不到声音信号,会进一步退化,即便将来能够听到声音,可能也“听不懂”,言语识别率明显下降。 这时,再验配助听器已经没有一开始验配的效果好了。 因为助听器可以帮助听到声音,但是大脑对声音的识别和分析能力下降了,就只能听到声音却听不懂了。需要时间去适应才能重新听懂。

一、“交流困难” 听力损失直接引起听觉障碍,尤其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负责辨音的高频毛细胞开始出现病变时,听力损失人士开始产生“听得见,听不清”的问题,从而导致“交流困难”。这种交流困难在噪音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会让他们很难分辨言语,交流上出现偏差,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尴尬和矛盾,而这是我们都不想出现的。

二、增加“心理疲惫”感 当听力损失人士想要听清对方的言语时,无疑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要全神贯注地去分析对方在说什么,这样长时间的交流必然会引起疲惫感。而这种疲惫感不光来源于身体,更来源于心理。

三、增加“社会孤立”感 听力损失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当听力损失越来越重,听力损失人士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听不清周围人的言语,与此同时交流也愈发严重起来,当您疲于去聆听而不愿交流,当周围人因为与您交流困难而疏远您,社会孤立感随之而来。他们会觉得自己一点点地开始远离与隔离社会。

四、导致“抑郁” 当您开始焦躁于听不清别人对话,当您开始隔离社会,个人存在感变得越来越微弱时,一种焦躁和抑郁开始油然而生。有的人甚至会出现轻生的念头!

五、“心脏问题” 根据中国听力学网报道,很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听力损失与心血管疾病(CVD)是有相关性的。其中2002年进行的听力损失流行病学调查,其结果显示:有心血管病史的受试者耳蜗功能损伤的可能性比没有相同病史的受试者要高出约54%。

六、“X症” 有很多研究表明,听力损失与老年X症是有相关性的。甚至有研究表明,听力损失患者,其听力阈值每增加10dB,其罹患老年X症的风险相应会增加20%。听力损失不光是听觉器官的损伤,也直接影响患者的中枢神经以及大脑信息处理的能力。随着听力损失越来越重,大脑接收到的声音制激量越来越少,大脑的活动能力就会慢慢丧失,从而罹患老年X症,因此人们常说老年人“十聋九傻”。 尽管老年性听力损失现象如此之广泛,给老年人带来的危害如此之大,但许多老人都认为老年人听力下降、老眼昏花是正常的生理衰老现象,是常见老年病。因此,相当多的老年人都选择自己默默承受,为了不让家人和孩子担心,老人们拒绝听力补偿佩戴助听器。 那么老人家们的常用搪塞推脱之辞又有哪些呢?

“别担心我,我没有聋,你大声一点说话我能听得到”

解析: “听得到”和“听得清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很多老年听力损失患者的言语分辨和理解能力差,常常“只闻其声,不解其意”。比如,她可以听到孙女在对她说话,但是说话的内容,她却一点也听不清楚,更难说理解。长此以往,像小孙女一样的家人又怎么愿意再与她说话?

另外还有些老人家担心为了听力补偿而佩戴助听器被别人看到笑话,所以宁愿自己听不到,也不要佩戴明显的助听器。这也是老人家不承认自己有听力损失的原因之一。但这点老人家们大可放心,现在听力补偿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隐形助听器”的产生,非但不会损伤老人家的残余听力,而且能满足老人们众多的个人隐私的需求。

“我这么大岁数了,听不到更好,耳根子清静”

一种自暴自弃的说法,其中也可能是老人家考虑家庭、个人经济等综合因素的一个借口,如上听力损失给老人带来的危害有目共睹,耳根子清静了,老人家的心理未必能真的清静。用进废退的道理谁都懂,如若长期听不到,不与人交流,俗话叫做“一聋三分傻”,听不到声音给老人家带来的危害可想而知。

倘若自己都没办法照顾自己,思维缓慢,“一聋三分傻”,又哪里来的能力来照顾好别人呢?所以貌似“躲清静”,实质上是忽视自己的一个体现。只有自己好,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去帮助、照顾自己所爱的人们。

“我这么大把岁数了,还花那么多钱配助听器做什么? ”

可怜天下父母心,老人家们一辈子含辛茹苦拉扯儿女们长大,老来也是想省吃俭用给孩子们攒钱,所以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哪台助听器贵,哪台助听器的“效果就不好”的老人家,通常是把儿孙的需求放在一位,自己的退休金给儿孙花都可以,就是舍不得自己再多花钱。所以这一点,孝顺的儿女们定要心领神会,体谅老人家们的良苦用心,知道老人家为何不肯为自己“耳背”的耳朵验配助听器的真实原因。

众所周知,人与外界沟通的途径有三种:视觉、听觉和触觉。无论哪一条途径发生障碍,都会影响人们获得信息的能力,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老人家的听力损失也正是如此,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已年迈的父母们。

让我们听听配好助听器的老人怎么说吧。

老人佩戴上助听器后,自述生活的改变:

——“之前听不见,和别人的交流越来越少,比较封闭自己,不愿意出门,性格变得比较古怪,现在好像又回到从前年轻的时候了,朋友也多了起来。”

——“我觉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也愿意和家里人沟通了,自己觉得好像更快乐了。”

——“现在可以听见汽车喇叭声,不害怕X了,孩子也可以比较安心了。”

佩戴助听器后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大部分老人都是发现自己有听力问题好几年才去配助听器的。

长时间的听力下降使他们感知到的声音越来越少,听觉中枢有较长时间没有听到某些频段的声音,言语分辨率变差。

戴上助听器初期能够听到声音却不能辨别内容,需要时间去适应,去理解声音,听懂内容。

分三步适应:

1. 在安静的环境下,如室内进行聆听。

2. 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环境,如小区、公园等。

3. 到复杂的噪音环境中,如超市、路上。

关注宁耳,告知你更多听力知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